近年来,博山区域聚焦专业化、园区化、集群化发展趋势,健全完善培育招引、资源共享、要素保障三项机制,推动机电泵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4年,全镇规模以上机电泵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8%;机电泵及相关公司数达到1300余家,从业人员3.8万人,实现进出口额5.2亿元。机电泵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是全市唯一获表彰的产业集群。
一、优化培育招引机制,打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极。一是实施精准化招商。创新“十字型”招商法,围绕“三泵两机”区域品牌和“中国泵业名城”、“中国泵都”的影响力,广泛收集国内外机电泵装备制造企业的布局信息,对重点招商公司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横向以博山区传统的清水泵、潜水泵、真空泵为基础,扩展泵类品种,引进化工泵等新品种生产企业;纵向则引进泵类上下游产品生产商,如泵类阀门、配套零部件等,为泵企发展提供产业配套。2024年,全镇共招引12个机电泵及其配套企业,其中沃尔姆泵业(淄博)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工泵填补了博山泵的产业短板。二是实施全域化培育。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库,开展全覆盖“一企一策”诊断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机电泵企业16家。依托大规模设备更新契机,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促进集群数字化转型。2024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3个,完成投资4.89亿元。佶缔纳士、华成中德等10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数字化的经济“晨星工厂”。三是实施服务化转型。发挥山东华成集团有限公司等“链主”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依托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政策优势,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个性化定制等服务环节,引导机电泵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2024年,辖区内华成、邦德、山博等企业累计承担省级研发项目5项,参编国家标准5项,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4个。
二、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夯实集群发展基本盘。一是搭建园区载体。坚持“边建设、边招商”,成立“机电泵产业园建设指挥部”,下设规划建设、融资对接、企业服务3个专项小组,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三张清单机制。搭建“园区企业管理平台”,集成建设进度、企业纳税、用工数据等信息,通过倒排工期、细化节点,明确金融、土地、环评等关键环节责任部门,并联合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等部门开辟“园区审批绿色通道”,实现用地预审、施工许可等手续“即收即办”。2024年,吸引8家机电泵企业签约入园,其中规上企业4家,中小企业4家,形成“核心部件生产—整机组装—检测服务”全产业链。二是组建产业联盟。引导鼓励企业加快组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充分的发挥产业联盟纵向联合、行业协会横向合作的作用,联合开拓用户市场、搭建基础设施平台、共享行业发展信息,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共享机遇。目前,博山区泵类产业联盟已吸引近90家机电泵类生产企业及配套机械加工公司加入。三是探索数字赋能。依托工业互联网为机电泵类企业数字赋能,搭建“1个运营主体、1个平台、N个服务机构、N种应用场景”模式的服务平台,建设泵类产品垂直搜索引擎、国家泵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数字化精准助企行动,推动泵类产品信息标准化进程。“淄博泵”成为全国泵类产业集群中唯一一个入选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服务平台”的集群,机电泵行业入选2024年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
三、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培优产业高质量发展生命力。一是构建金融服务链条。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设立联合办公室,动态调整融资方案,实施“融资+建设+运营”一揽子服务。组建“融资需求调研小组”,形成《项目融资需求清单》,涵盖贷款额度、期限、担保方式等核心诉求。出具《融资合规性评估报告》,探索“数据增信+政策托底”机制,整合企业用电、订单、专利等数据,推出“订单贷”、“专利贷”等纯信用产品,加大中小企业融资力度。创新“整体授信+分阶段放款”模式,根据建设进度分期提款,既保障资金需求,又降低融资成本。二是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推行“政务园长园丁”制,建立专业化政务“园长+园丁+专家”队伍,为园区公司可以提供全周期、全流程、专业化的订制服务。“政务园长”突出协调联动,为企业争取资源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顺利运营和发展。“政务园丁”侧重园区服务,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需求,合理配置园区资源,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专家组”提供要素保障,在“政务园长园丁”联席会中,对园区项目的疑难问题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由“企业跑手续”转变为“服务送上门”。三是破解技术服务壁垒。成立科技型企业服务站,聚焦技术人员、研发投入、产学研合作、在研项目、技术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能力评价,带领企业制定发展计划书,开展科技政策培训和咨询,覆盖企业150余(次)。博科、优耐德等8家企业获取28项技术专利。依托国家泵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山东机电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泵类生产企业共享实验室、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促进机电泵类生产企业合作互动。2024年,共为辖区公司可以提供创新技术服务70次。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